报告题目:原子核结构在核反应及核天体物理中的作用
报 告 人:张时声
报告时间:2021年4月15日星期四15:00-17:00
报告地点:将军路校区材料楼A16-259
主办单位:开云Kaiyun
报告人简介:
博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2004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曾在中科院理论所ITP(2009-2011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2013-2015年)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多次出访意大利南方国家实验室(INFN-LNS)和卡塔尼亚大学(2010-2012年)开展合作研究。应邀在夏威夷美国物理年会、加拿大国家粒子与核物理实验室(TRUMF)、德国重离子研究所(GSI)、ExtreMe Matter Institute(EMMI)、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Institute for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IAA)、俄罗斯Dubna联合核子研究所、日本筑波和京都大学等国家报告研究成果。担任中国核学会射线束技术分会常务理事,美国《物理评论C》、《核科学与技术》、《物理与工程》等杂志的审稿人。主要从事原子核结构及其在核反应、核天体物理方面的作用。包括:奇特核结构和反应特性、单粒子共振态、不对称核物质的对能隙约束有限核对作用、原子核结构对大质量恒星演化的影响、微观相互作用影响中子星性质等工作。在美国《天体物理》、欧洲《物理快报B》、美国《物理评论C》快刊等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2项,获第八届北京优秀青年科技论文一等奖。
报告摘要:
在2014年实验确认Ne-31价中子的自旋和宇称之前,我们提出了包含低能共振态和对关联效应的微观自洽理论,给出丰中子Ne-31是由于低能共振态2p3/2组态占优,同时受到吸引的对作用而形成弱束缚晕核的重要结论。最近,将Ne-30密度分布和价核子波函数,用多组高斯函数拟合,作为Glauber模型的输入参量,计算Ne同位素打碳靶的反应截面、去中子截面和动量分布,完成从结构到反应的统一理论描述。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氖同位素,Ne-31打C-12的反应截面突增,去中子截面明显高于其他同位素,而且动量分布明显变窄,同实验结果一致,给出对应于晕核结构的反应特征。迈出从结构到反应对晕核机制研究的第一步,将有助于后续晕核的寻找和新机制的发现。此外,将探讨O-16作为中子吸收剂,其低能共振态对慢中子俘获反应率的贡献,并用于约束大质量恒星演化过程元素的丰度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