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旧网站  学术科研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永浩博士与公司进行线上学术交流

发布时间:2020-10-13浏览次数:574作者:科研办来源:科研办责编:供图:审核:


应公司材料科学系马骏教授邀请,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永浩博士于20201013号为公司师生做了题为“中国散裂中子源反角白光中子源装置及其应用”的线上学术报告。陈博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完成了本次学术报告。

陈永浩博士于2010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士学位,2013年获兰州大学硕士学位,2017年获法国巴黎南大学/巴黎萨克雷大学博士学位。他在博士期间是欧洲核子中心(CERN) n_TOF合作组成员,在n_TOF装置开展中子束流特征测量和锕系核素裂变测量的研究。20182月起陈永浩博士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在CSNS Back-n开展束流特征测量和裂变测量方面的工作。现为Back-n裂变截面和全截面测量研究合作组的召集人之一,同时是Back-n裂变室型谱仪的实验支持人。陈永浩博士现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一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主要作者和合作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



陈永浩博士首先为我们介绍了散裂中子源的原理以及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发展建设历程,在东莞散裂中子源装置的基础上,我国首创了反角白光中子源装置,该装置利用的反角白光中子束线巧妙地利用了从打靶质子通道反流回来的中子,可提供~0.5eV - ~200MeV能区范围的白光中子。紧接着为我们介绍了反角白光中子源装置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包括核反应截面、核结构数据以及核衰变数据的测量;模拟大气中中子源,开展对航空设备、地面电子设备(包括手机)的辐照稳定性研究;因为反角白光中子源能谱宽,可将其用于中子共振成像,从而达到无损检测材料内部的核素成分、含量、位置;用于文物实时在线分析等领域的应用。自2018年运行以来,依托该高技术水平装置,已经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科学研究价值正在不断被开发利用。陈永浩博士还介绍了散裂中子源二期建设目标,将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多种类的粒子束流,例如高能质子束流,u子流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正就其中有关的技术难题展开攻关,相信未来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科学,造福于人类。报告最后,陈永浩博士就实验申请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值得一提的是,基础科学研究实验不收取费用。



汇报结束后,与会师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陈永浩博士交流讨论,陈永浩博士一一进行了详细专业的解答,并欢迎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合作。本次报告内容丰富、生动、精彩,展示出了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开拓了在场师生的视野。总的来说,本次学术交流圆满结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