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0日上午,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举行,隆重表彰为国家和江苏省科技事业与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公司荣获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分别是顾冬冬教授团队的“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构件激光增材制造的跨尺度形性调控机制”、张校刚教授团队的“电化学储能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表界面调控及其储荷机制研究”及何建平教授团队的“功能隐身纳米碳基复合涂层”。
附:江苏省科学技术成果介绍
1、一等奖: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构件激光增材制造的跨尺度形性调控机制。
成果介绍:顾冬冬教授团队提出了激光增材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构件微观组织与界面调控方法及强韧化机制;构筑了介观尺度下复合粉末激光熔凝及致密化的局部能场调控原理;形成了基于激光线/体能量密度的复杂构件增材制造工艺及性能立体控制关键技术与原理;发展了激光增材制造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构件的材料-结构-性能跨尺度一体化调控科学理论。该获奖项目由德国Springer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SCI论文64篇(ESI高被引4篇)。论著被SCI他引1781次,单篇最高SCI他引115次。他引包括Prog Mater Sci、Nano Today、Nature Comm等著名期刊论文;他引作者包括国内外30余位院士、ASME、CIRP会士;本成果一系列理论和机制被多个国际知名实验室证实或借鉴。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该获奖项目成果在中航工业成飞、航天八院等单位型号产品上获得应用验证,推动了高性能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形性调控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2、二等奖:电化学储能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表界面调控及其储荷机制研究
成果介绍:张校刚教授团队提出了基于多组分双金属氧(硫)化物一体化电极设计新理念,构建了非对称超级电容器新体系,解决了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低的共性难题;发展了原位构筑锂金属氧化物纳微结构以及表面包覆、引入缺陷降电位等新策略,建立了材料表界面与离子输运/存储的若干调控方法;建立了基于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双重理论模型和调控机制,构筑了多种跨尺度硫基复合电极,实现了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精确调控。该项目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8篇代表性论文均发表在影响因子5.0以上SCI源期刊,其中ESI高被引论文6篇,多篇论文被评为封面论文、期刊年度下载量/被引用Top论文,并被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比利时、澳大利亚、中国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等国内外著名学者SCI正面他引1031次,单篇最高他引330次。项目组成员张校刚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5年)、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13-2017年)及汤森路透/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2016-2017年)。
3、三等奖:功能隐身纳米碳基复合涂层
成果介绍:何建平教授团队提出了磁性石墨烯吸波材料的概念,为轻质高效的吸波剂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发展了嵌入气腔达到空间限域捕捉电磁波的概念,形成了材料结构设计与功能化一体化科学理论体系,为多频段电磁波隐身提供了物质基础;综合运用嵌入气腔法和分块设计法,通过丰富的多孔结构和阻抗匹配能力有效衰减电磁波,同时通过成分调整,实现微区功能化隐身,对电磁波/红外兼容隐身的设计与调控具有科学指导意义。8篇代表性论文被SCI他引888次,单篇最高SCI他引377次。通过Web of Science检索我国2013-2018年材料领域吸波材料方面的ESI高引文章中,本项目磁性石墨烯的代表论文排名第四;并被推送到了著名的学术公众号“材料人”,其在2017年2月26日发表评论“近十年我国在吸波材料领域的重大突破”介绍了10篇学术论文,该代表性论文排在第三位。